徐建,李俊,李冬波,何东升.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[J].神经损伤功能重建,2024,(9):550-554 |
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后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|
|
|
DOI: |
中文关键词: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临床特征 治疗失败 |
英文关键词: |
基金项目: |
|
摘要点击次数: 629 |
全文下载次数: 1034 |
中文摘要: |
目的: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(CSDH)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失败的因素。方法:
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的CSDH患者,根据
术后3个月CT结果的不同分为治疗失败组(n=23)和治疗有效组(n=91)。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,对患者
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,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且进行模型验证。结果:114 例
CSDH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,CSDH单侧98例(85.96%)、双侧16例(14.04%);血肿低密度41例(35.96%)、高
密度73例(64.04%);最常见的并存疾病是高血压(17.54%),其次是糖尿病(8.77%)和脑卒中(脑梗死4.39%,脑
出血1.75%);主要病因是头部受伤(56.14%);最常见症状是步态障碍(62.28%),其次是偏瘫(57.89%)和头痛
(37.72%)。治疗失败组年龄>70岁、双侧血肿、术前CT血肿无分隔、高密度血肿、血肿厚度≥20 mm、术前
中线移位≥10 mm以及硬膜下有残余空气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(均P<0.05);并且年龄>70岁、
双侧血肿、高密度血肿以及硬膜下有残余空气是影响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,以
上4项指标在列线图预测模型总分225分,对应治疗失败概率为77.96%,经验证预测模型区分度较高,校准
度较高,安全性和实用性较强。结论:年龄及CT结果显示的高密度、双侧血肿、硬膜下有残余空气与颅骨钻
孔引流术治疗CSDH失败有显著相关性。因此,除非出现严重的症状或体征,否则在这些情况下可能应延
迟手术,临床上对以上指征应重点关注,以提高治疗效果。 |
英文摘要: |
|
查看全文
查看/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|
关闭 |